湖北在线

您的位置 >>  > 资讯 > 列表

祁门决赛揭晓!寻找“小城更新浪潮”中的新解法

时间:2024-07-17  |   来源:互联网  

7月13日,以「开祁门,见奇观」为竞赛主题的「安徽·黄山·祁门城市更新策规一体及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终于迎来了总决赛。

 

近3个月赛程以来,在紧邻长三角、珠三角、海西三大经济区,向内陆拓展延伸的“桥头堡”——祁门,数百位来自国内大中型设计院、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事务所、新锐设计团队等的参赛者,以上百种策规一体的路径,打开了多种“开祁门,见奇观”的可能性。

 

 

从近百份设计方案脱颖而出的6份入围决赛的设计方案,分别为祁门县古城区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和祁门县金字牌瓷厂瓷茶文化创意园区及地标建筑提出了精彩的设想。

 

决赛当天,还邀请到12位深耕于城市更新、品牌管理、商业运营、社群运营、生活方式品牌等领域的知名从业者,作为「特邀观察员」参与决赛活动的点评互动环节。我们与多位评审和特邀观察员一起,再次拜访了这个具有地域特色、人文历史,充满开放性的竞赛发生地。

 

 

 

 

 

精彩的讲演开始前,祁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江成永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客人们致谢,并分享了他眼中兼具山水人文的五色祁门。

 

绿色象征88.64%的森林覆盖率,是“生态王国”的美誉;白色是徽州瓷器的灵魂;金色是“御医故里”的辉煌;红色与黑色则分别代表着祁门红茶和安茶两大茶类,一“红”一“黑”共同演绎着中国茶界的新“祁”迹。他诚挚地表达了希望通过此次比赛寻找到更多“合伙人”,共同参与祁门的发展建设;并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预祝选手们取得优异成绩。

 

 

 

接着,6个入围团队的代表一一站上舞台,进行了精彩的讲演和交流,每个方案都深度结合了祁门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展现出不凡的创意,发挥了策规的力量。

 

最终,两个地块分别选出了一位优胜奖,分别是——参赛编号为QM0249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数城未来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隐居(浙江)度假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体,参赛编号为QM0184的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联合体。ArchAeology Group、Loop Studio、深圳一加壹设计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不自然空间设计有限公司获得优秀奖。欢迎随本文一起回顾本次竞赛的最终章。

 

 

 

一、东街历史文化街区的3种未来方案

首先出场的是ArchAeology Group(参赛编号:QM0080),他们认为,祁门东街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关键,在于常住人口14w的县城如何实现文旅开发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平衡。

AAG倡导轻启动模式,采用以内容驱动为主导的文化孵化策略。空间设计核心为“一体两面”弹性设计,既保留古镇风貌,又为未来文旅商业开发预留灵活性。

 

 

回归日常生活的创新型日常商业业态是AAG对于祁门东街文旅和城市开发的提案和愿景,目标是通过创新日常商业,孵化在地创新产业,引流回流青年。以优先服务本地居民为前提,逐步孕育富含地方文化底蕴的新型生活方式,衔接祁门东街作为祁门城市文旅地标和城市中心生活目的地多重需求和功能。

 

 

在点评环节,总评审陈向宏提出,期待看到更加深入地挖掘祁门老街区的传统文化,关注传统的产业和生活业态的部分。并指出,一个成功的历史街区应该具备24小时的活力。规划设计应考虑如何在夜间也能吸引游客和居民,创造持续的流量和经济效益。

 

 

第二个出场的是提出以“祁门秘境·开启地,茶乡游民·栖居所”作为东街定位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数城未来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隐居(浙江)度假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体」(参赛编号:QM0249)。

 

他们的方案提出以祁门东街为核心,通过多方位的策划和实施,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茶叶产业、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与新居民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以实现区域的振兴和发展。

 

 

从茶产技艺孵化器、祁门秘境开启地、徽州文化体验所、茶乡游民栖居所四大功能策划切入,该团队以“点线面体”的规划设计策略形成了完整的美食体验和探秘体验,并考虑到历史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以及新居民和返乡创业青年的旅居配套与文旅生活。

 

 

在开发时序与策略上,他们也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让我们看到了以祁门东街的历史文化、茶叶产业和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创新规划与多功能策划,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总评审李翔宁指出,方案充分考虑了祁门红茶文化的传播和各种相关活动,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他认为方案在与当地居民生活的融合方面做得非常好。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区域,因为这里的居民密度较高,操作起来更加敏感和微妙。

 

接着,在被评审问及目标人群、对于整体量化和综合规划的考虑时,选手表示,他们对祁门人口构成和财政情况进行了了解,计划以返乡人员、初老族和数字游民为目标人群。“祁门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这些都是吸引游客和长居客的重要因素。”该方案集中展示了祁门红茶,也旨在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度。

 

A地块的最后一位入围选手是创立于温哥华的Loop Studio(参赛编号:QM0100)。他们的方案希望通过文化脉络和空间脉络两条线索,复兴徽州古城,创造一个既能展现传统又富有现代活力的街区;期望

 

“从空间之旅和文化脉络的双线体验上,带游人穿越古今,在古镇之上感受永不落幕的徽州市井。”

 

 

在调研阶段,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得出了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传统手艺、特色建筑、高互动性的演绎。团队以包括茶叶、瓷器等在内的徽州文化体验,和利用现代中式建筑形成古今对比的独特空间体验两个核心策略,规划了沉浸互动园区、文化展博园区、商业服务园区,以及四大特色街道、八大特色组团,力求实现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的平衡。

 

在点评环节,总评审李翔宁和专业评审魏天天都对规划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居民需求的考虑表示了关注。李翔宁指出,“当地有很多老龄的社区居民,当地社区也呈现出一种混杂的状态。”希望在策规方案中看到更多关于社区参与和共享的具体措施。

 

二、瓷厂瓷茶文化创意园区的3条更新路径

第二组首先出场的是深圳一加壹设计有限公司(参赛编号:QM0017)。他们从文化历史及现有建筑、空间、肌理的尊重出发,梳理了一条空间叙事主线。利用景观对厂房之间的空间进行软连接,空间脉络向南带动金字牌镇,往北接入自然山景,形成十字形的空间架构,使整个厂区联系在一起。

 

在拆除没有保留价值的小体量建筑的同时,保留具有强烈瓷厂符号的建筑空间原貌,并提供充足的弹性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社交需求。厂区核心区域以工作坊跟展览作为主要填充内容,引进艺术家工作室,举办市集,并配套户外剧场或运动场地等。

 

 

专业评审陈国栋评价道,本组方案对建筑边界关系的处理较好,尤其是留出了较多公共性的空间。但本次竞赛尤其关注的是,建筑师如何溢出其主体的工作,让创意变成一种生产力。

 

文化驱动不能单靠外来游客,也要考虑如何跟周边村民的生计串联。要思考,当项目进入后,那些退出这个物理空间的人,他们的未来该怎么办?他认为:如何在大的物理空间里承载小的、有生命力的个体,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第二个出场的团队是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联合体(参赛编号:QM0184)。团队对园区现存的17栋建筑进行了基础测绘,评估它们的年代、特点、结构形式和未来的使用价值。在方案中,他们保留了其中13栋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依托山水资源和祁门的产业特色,提出了“伴山肆集”的设计理念。伴山即是山集,而肆集围绕人的需求进行。

 

围绕现有条件,他们将场地划分为左侧瓷集、中间乐集、右侧茶集,再结合山体地形,配套宿集空间,形成完整的空间和业态划分。以轻介入的方式,规划兼有历史展陈、茶瓷体验、创意集市、教育研学等多功能的复合文创园区。

 

 

在实际项目运营中,团队对不同时节不同客源特征作出分析,计划全年季展开活动策划,例如赏花、品茶、茶瓷艺术节、冬日年俗等,把祁门的文化非遗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带动老瓷厂工人团体中的创业者和返乡青年,将文旅和产业结合,推进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在此基础上,引进配套餐饮、民宿等业态,助力项目本身的运营,使游客获得更丰富的选择和体验。而大量的厂房未来则作为手工博物馆、工作室、展销及手工坊体验空间。

 

 

评审王翔赞许了团队前期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工作,他认为在以开发为基调的策略中,还应考虑原住民的需求。如能够设置自然的动线连接公共空间并穿过园区,形成一些真正自然的人流,就能为场地的激活或商业开发留下一些弹性。此外,他提出:

 

我们现在对工业建筑有一种既定认知——红砖、耐候钢板和钢构。其实瓷厂既有建筑本身的状态就很美,可以更自信地将其保留下来,不一定要改造成我们想象中工业改造的模样。

 

最后一组介绍的选手是北京不自然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参赛编号:QM0031)。他们从场地的问题出发,寻找设计思路。方案以祁门国际茶瓷文化艺术节为核心策略,并作为祁门县的形象名片,带动其余产业发展。

 

核心业态中,祁门瓷茶业占比50%,随之导入和带动的文旅及商业各占比 30% 和20%。以茶瓷国际文化艺术节为核心,吸引投资者和爱好者,塑造新老村民共创的复合型商业园区,实现地块的综合正向收益。

 

 

此外,他们计划在园区中融入亭台楼阁、廊榭轩塔等东方园林元素,利用光、雨水等自然能量,构造智能、节能的现代景观生态系统。

 

总评审李翔宁认为,三个团队在设计方案中都带有过去经验的投射,但实际应该考虑的是方案怎样能够在此真正运行。例如,每个厂房的面积都非常大,实际很难找到足够的大商户去填充,因此大部分地块应分割成小间单元来输出。

 

总评审陈向宏评价道,要做好现代文旅其实特别难,有时候积极性越高,破坏性越大。在经济下坡的形势下做茶瓷国际文化艺术节,靠文艺青年,以一个艺术节做支点是不太实际的。地方文旅最重要的,是考虑产品模式、内容和核心吸引力,其次是盈利模式,再者是长期的管理模式。

 

专业评审崔国最后总结道,现在大规模投资建设一个项目是不可行的,真正的问题是在于如何定位、如何运营、如何取得成功,而空间和建筑次之。在茶和瓷的定位上,应该思考社会上的受众如何区别祁门和景德镇之间的关系。例如借景德镇的“瓷”,输出祁门的“土”,形成合力和借力的状态,而不是竞争关系。

 

三、在策规一体思路下冠军的诞生

基于两个冠军方案在创意性、落地性和可持续性的关注,我们分别采访了两个优胜奖得主,希望窥见后续落地环节以及更远的未来,他们的方案能够产生的巨大能量。

 

两组优胜奖得主的方案在设计的创意性、落地性和可持续性当中,取得较好的平衡。就像评委们反复提到的,此次竞赛除建筑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筑师跳出自身的专注领域,感受市场的运行逻辑,寻找更切实可行的,能够持久发展的策规方案,这对于一个建筑师的成长,非常重要。

 

这场从4月开始的地方更新创意角逐,在讨论和碰撞中落下帷幕,小城祁门期待在两组团队后续的方案落地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