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在线

您的位置 >>  > 资讯 > 列表

武汉加快“三个优势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4-11-11  |   来源:互联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武汉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面对新目标、新要求,武汉正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武汉贡献。

 

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新动力

 

武汉是“大学之城”,拥有高校92所、130余万在校大学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2022年4月,武汉成为全国第五个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武汉在科技集群领域排名全球第13位、全国第5位。

成果转化是武汉创新发展的着力点。目前,武汉市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已达20个,备案中试平台已达156家;5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级科技大装置“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精密重力测量”已建成投用并发挥创新资源聚集作用。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在第六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分享了“脑机接口新突破”。这项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有望带来千亿产值的新赛道。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

武汉活力奔涌,奋斗正当其时!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近年来,武汉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学子聚汉”工程,争创国家级高水平吸引和聚集人才平台。此外,武汉市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深化在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输送等领域的合作。

 

交通枢纽建设助力双循环经济发展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的实施意见》明确,全面建成“三港五区”枢纽经济发展载体,依托水陆空三个核心港,高水平建设临港、临铁、临空、商贸服务和生产服务五个枢纽经济示范区,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服务全国、联通全球的双循环核心枢纽城市。

九省通衢的武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武汉正加快打造双循环枢纽平台,构建12个方向“超米字型”高速铁路网络,强化天河空铁枢纽、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阳逻国际港等重大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全面启动高铁“三线三站一桥”建设,获批轨道交通14条线路、总里程662公里。截至目前,武汉地铁的总里程已达到501公里,排名世界前十,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

同时,武汉还加快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先后获批建设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中欧班列(武汉)发运达1005折算列,位列全国第六,辐射欧亚40个国家、115个城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它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国际货运枢纽机场,标志着武汉在物流发展上的新方位和新起点。近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迎来了“鄂州—安克雷奇—西雅图”定班货运航线的首航,标志着与美洲的航班频次增加至每周32班,覆盖6个重要北美城市。这条航线不仅提升了中美之间的物流效率,还推动了机场货运服务的创新,优化了通关流程,降低了企业成本。截止目前,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机场积极扩展全球货运航线网络,已通达20个国家,开通79条航线。此外,机场还在积极拓展欧美、亚非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航点,目前已达32个。这些努力使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初步形成了以鄂州为中心,辐射五大洲、服务全世界的货物流通全货机航线网络,为全球贸易和物流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通道。

 

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武汉是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在今年4月举行的“武汉加快‘三个优势转化’”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武汉水资源保护交出亮眼答卷: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河流断面占75%,水质优于四类标准的湖泊占84%,无劣五类湖泊。

武汉还充分发挥山水湿地资源生态优势,统筹治山理水营城,创新“生态+”“+生态”绿色发展模式,加快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应用实践区,筑牢武汉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努力让“江湖之城”走好“转型之路”。统筹实施“双十”工程(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着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据悉,武汉已连续5年在全省长江大保护考核评估中位列第一方阵,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达20年来最优。截至目前,武汉已高标准、精细化完成了八铺街堤、汉阳江滩、洪山江滩、汉阳碧道、江北碧道等12个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子项工程。

此外,武汉开放的绿地共享的公园及绿化广场累计达41个,共享绿地达72片,建成口袋公园、社区公园达600余座。现在,武汉的大小公园串珠成链、织链成网,居民可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增至15平方米。

 

站在“2万亿”的新起点,武汉将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交通区位、生态资源三大优势,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为中部地区崛起贡献力量。